<cite id="13dhv"><video id="13dhv"></video></cite>
              <var id="13dhv"></var>

                  <del id="13dhv"></del>


                                                                                                                                                     

                  新聞中心

                  生產過程

                                 

                                    友情鏈接

                  行業新聞

                  鋼鐵產業改革提速的黃金期正當時

                  來源: 時間:2015-06-10 08:05:28 瀏覽次數:

                  2008年后,我國鋼鐵行業黃金期結束。盡管之后在4萬億投資拉動下曾一度好轉,但2011年后我國鋼鐵行業徹底進入微利時代,鋼價伴隨產業利潤徘徊低谷。國內對于我國鋼鐵行業生命周期的認定難以統一論調,無論是用產量、城市化率,還是人均鋼鐵消費等數據,對比美國鋼鐵產業和日本鋼鐵產業的生命周期,但對于中國特色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產業發展運行軌道都并不是十分貼合。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它讓我們看到了可能的未來,雖然歷史不是簡單的重復,但是經濟發展自身的規律性,使得在相似的經濟發展時期有著極強的借鑒性?;厥兹甑母母锫烦?,我們機緣巧合的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90 年代的紡織產業與目前的鋼鐵產業,竟然有著相似的行業背景和運行態勢:兩次工業化浪潮中的支柱型產業,產能過剩、持續虧損,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屢屢失效。在回顧90年代紡織行業在政府主導下快速去產能的成功案例后,我們發現,曾經觸發紡織行業成功改革升級的因素幾乎再次重現,鋼鐵產業改革提速的黃金期也許正當時。

                  產能快速攀升  陷入越淘汰產能越大的怪圈

                  作為我國首輪工業化的支柱產業,紡織業從 90 年代開始面臨落后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局。在紡織業放開價格管制初期,需求上升帶動國內產能快速增加。與此同時,紡織業對經

                  濟的拉動作用使得地方政府投資沖動較大,造成大量產能重復建設。我國棉紡錠產能由1981 年的 1894 萬錠增長至 1991 年的 4129 萬錠,過剩約 1000 萬錠。在之后4年,紡織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效果不佳,淘汰的落后產能比新增產能僅多21萬錠。

                  繼紡織業后,鋼鐵行業在工業化浪潮中顯現突出地位,成為國民經濟的新一輪重要支柱產業。大量的工業化建設、內需拉動導致鋼鐵行業產能快速攀升。1998年至2014年,我國粗鋼產量連續16年保持增長,粗鋼產量1.15億噸攀升至8.2億噸。淘汰落后產能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效果同樣不佳,甚至陷入了越淘汰、產量越大的怪圈(見表1)。

                   

                  1: 2010-2014年我國鋼鐵業淘汰落后產能情況(單位:萬噸)                                             

                  年份

                  淘汰落后產能

                  新增產能

                  煉鐵產能

                  煉鋼產能

                  2010

                  1186

                  8233

                  2011

                  2846

                  4970

                  2012

                  2000

                  5000

                  4500

                  2013

                  974.9

                  2500

                  2400

                  2014E

                  3110

                  3500

                  行業連續虧損  民營企業狀況好于國有企業

                  1993-1998 年國內紡織行業連續 5 年虧損,其虧損額持續擴大,其中 1996 年虧損額居該年全國國有工業首位,虧損面達 42%,1997 年虧損面進一步達到 54%。相比之下,民營企業仍可保持盈利,但國有企業巨額虧損。國有企業巨虧對行業影響極大。

                  再來看鋼鐵行業。2008年起鋼鐵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跌入低谷,2011年后行業進入長期調整階段。中鋼協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4年一季度鋼鐵行業主業連續虧損10個季度。截止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虧損的大中型鋼企達50家,占統計會員企業數的49.5%。

                  對比行業企業發現,出現巨虧的鋼鐵企業依然集中在國有企業,民營鋼鐵企業的利潤狀況較好。2013年國有大中型鋼企銷售利潤率為0.62%,而重點民營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為1.28%。2014年,河北省民營鋼企實現利潤190億元,占全省鋼鐵行業利潤總額的90.62%。

                  國有企業均獲政府巨額補貼輸血

                  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1998年前地方政府對虧損國有紡織企業的補貼高達 260 億以上,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7%以上,中央對虧損企業補貼占中央財政收入的 2%左右。這種巨額補貼輸血的方法持續了數年,并沒有從根本上挽救紡織行業的衰退,國有紡織企業持續虧損經營且虧損快速擴大最終使得政府背上沉重的負擔。

                  再對比如今的鋼鐵行業,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鋼鐵主業持續虧損數年,但政府總會在關鍵時候力挽狂瀾的補貼輸血。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是鋼鐵企業最難熬的一年,國內20家上市鋼企共計虧損84億元,然而這一年政府對于鋼鐵企業的財政補助總額達到61.457億元。而2014年,重慶鋼鐵更是獲得政府20億環保拆遷補償,再加上變賣資產,總算幸運的扭虧為盈,避免了連續3年虧損將遭”ST“的命運。

                  鋼鐵行業,同當年的紡織行業一樣承擔著相同的社會責任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市場一邊喊著淘汰落后、優勝劣汰,政府卻一邊源源不斷的主動送上救命錢。20年前的紡織行業如此,20年的鋼鐵行業亦如此,放眼望去,這個問題甚至于普遍存在于各個行業下的國企央企身上。為什么去產能之困與傳統市場經濟的邏輯相背離?我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形之手。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過程中,我國一直強調讓看不見的手充分施展,讓看得見的手有效調控。為什么在中國,市場經濟離不開有形之手,行業發展變革過程中也離不開有形之手。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有形之手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而像當年的紡織行業、如今的鋼鐵行業這些支柱型產業而言,首先是規模經濟的承擔者,也關系著改革、發展、社會穩定的全局責任。

                  從經濟貢獻來看,1996 年國內紡織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 7.53%,為各工業行業占全國工業總產值比重的首位;1997年持續位居首位,1998年至1999年降至第3位和第四位。鋼鐵行業同樣處于前列。由于統計數據變更和來源缺失,我們難以看到最新的數據。以近年來公布的最后一組數據為例,2011 年黑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 7.59%,位居各工業行業第一位,經濟地位與上世紀90 年代的紡織業基本一致。

                  從稅收貢獻來看,1996-1999年紡織業應交增值稅在全國各行業排名第6位至第8位。2008年鋼鐵行業(黑色金屬及冶煉加工行業)在全國各行業的排名為第2位,2009年為第4位,2010年后繼續下滑至2011年的第6位。地位同樣與當年的紡織業基本相當。

                  從就業貢獻來看,1992-1996年國內紡織業在崗職工人數 700 萬人左右,占全國工業在崗職工總人數的 10%左右,位居各工業行業前列。鋼鐵行業同樣是就業大戶。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1年末規模以上黑色金屬冶煉加工業職工人數為 339.92萬人,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總人數的 3.71%,位居各行業第11 位。

                  回顧20年前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

                  盡管時隔20年,可以看到,前后兩大支柱產業(紡織行業、鋼鐵行業)竟然有著極其相似的行業背景和運行態勢。那么我們不妨借鑒下20年前紡織行業是如何完成產業升級、改制、并最終實現扭虧為盈的。

                  我們認為,當年紡織行業這一案例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四:

                  一、關鍵詞:改革。1998年,新一任政府領導上任。1998年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政府機構改革,消除政企不分的組織基礎。

                  二、關鍵詞:強制手段。作為三年改革攻堅和扭虧脫困的重點突破行業,國務院針對紡織工業進一步出臺了《國務院關于紡織工業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解困扭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通過政府補貼、強制執行等方式加強紡織業調控,關停落后產能,壓縮行業產能。

                  三、關鍵詞:財政補貼。中央運用各種方式財政補貼企業和地方政府、主導解決就業問題,有效分攤地方政府為去產能所承擔的經濟和政治成本。

                  四、關鍵詞:國企改制。1997 年十五大正式提出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在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的前提下,采取改組、聯合、兼并、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出售等形式,加快放活國有小型企業的步伐。從這時開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流方式逐漸由放權讓利調整轉向產權改革。

                  鋼鐵產業改革提速的黃金期正當時

                  回顧借鑒紡織行業的經驗,不得不讓人再次感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2013年我國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上臺。新政府上臺后,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政策輪番出臺,對鋼鐵行業落后產能的態度堅決,目標明確,任務加碼。且一屆政府領導班子再一次以改革為首要任務,其中,國企改革再次成為重點。

                  長久以來,我們總是感覺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總是進行的緩慢而不徹底。因為政府使用稅收、環保、強制關停等手段,對于市場小作坊黑產能、民營小企業的遏制作用更大。而對于有錢的國有鋼企,有信用資質擔保,有足夠的銀行貸款,有政府補貼,不用過于擔心錢袋子收緊,不用擔心沒錢升級環保設備,當然也不擔心虧損倒閉的事情。

                  3 月,工信部提出,到 2017 年,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產能規?;竞侠?,產能利用率達到 80%以上; 到 2025 年,前 10 家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不低于 60%,形成 3 至 5 家全球范圍內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并建成一批鋼鐵智能制造示范工廠。5月,市值8000億元的南車北車正式合并,"兩車"樣本將拉動央企國企整合引擎,加速中國產業轉變。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提出改革的兩個保障機制,意味著備受關注的國企改革總體方案漸行漸近。這一次,國企改革和鋼鐵產業改革將齊頭并進。

                  對于鋼鐵這種重資產集中,且國有資產比重較大的行業,占有市場較大份額的國有鋼企在未來的產業改革中勢必將承擔重要的行業整合、轉型升級的示范作用。在國企改革提速的大環境下,帶動鋼鐵產業加速兼并重組,并有望在已有的部分混改基礎上,嘗試進行產業重組外資注入等更大的改革舉措。利用自身優勢的獨特優勢,通過鞏固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技術創新、拓展多元化業務、提升品牌影響,最終實現鋼鐵業的中國創造。

                  版權所有 © 2013 安陽市鐵發冶金耐材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安陽市龍安區龍泉開發區
                  聯系電話:0372-3192222      傳真:0372-3192222

                  Cored Wire

                   網站備案編號:豫ICP備2021015981號-2

                  技術支持:星源網絡

                                              

                   
                  欧美 亚洲 一区二区三区_无码中文有码中文天堂中文_av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被老头玩弄邻居人妻中文字幕_久久香蕉欧美精品_中国av在在线观看